Q&A:

1. 当初为什么要联系领导A,说自动化的可行性

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我觉得这个领导挺好的——没有“官威”,愿意跟我们开玩笑,而且他第一次见我时,就跟我说了往这方面探索,正好这也是我的方向。那会儿刚有点成绩,也想要在公司证明自己。带着紧张与兴奋的情绪,我就和他汇报了这件事。

补充:
Q:做这件事,你没有私心吗?
A:那天晚上,我在和A说这件事的时候,主要就表达一个担忧:我的努力会不会把我同事的工作,乃至于自己的工作“优化”掉。好像有些虚伪,现在哪有这种好人?确实。要说私心,肯定有的。刚走进工作岗位,当然想大干一场,尤其是看到有很多事情自己能够“创新”,能够有所改变的时候,我无法忍住说什么都不做。那时的我还是认为,做点事总比什么都不做好。心里边全是事儿,想着怎么才能把事做好,但是还不太明白人与人之间的事儿,不太明白我做的事在领导层面意味着什么,不太明白我做这些是为了谁?
当时还傻傻的以为,我做好这件事,我,同事,领导和公司都会受益,何乐而不为呢?但没有想到其实矛盾无处不在啊,同事之间没有矛盾吗?当然有,大家都老老实实上班,凭什么你多干你显摆。领导层没有矛盾吗?也有。谁不想升职加薪,谁不想受老板重视,谁不想手下多来几个傻傻的能干的。老板心理难道又不明白吗?估计也是在玩平衡术吧。

2. 当时想要的是什么

当时想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想要证明自己有能力胜任更重要的职位,总的来说就是想努力一下看看公司能给我的职业生涯一个怎样的上限。来公司之初,就有同事劝我尽早跑路,也有同事给我说一些公司内幕。我将信将疑(虽然至今也是将信将疑)。有些同事愿意给我说一些掏心窝子的忠告,做一点是个事儿,搞慢点,别搞完。到时候别真让同事失业了。当时我选择走一步看一部,我得看领导层什么反应才有助于自己做判断。我也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我不想要我的劳动变成使别人失业的东西,但我坚信这是发展的必需。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幼稚,既要又要。所以我认为,万一真有利益冲突,一定要站在员工这边。

3. 为什么九月到十一月那么卖命地工作

当时一腔热血又有地儿安放,想要尽可能快地把自动化工作完成。毕竟,这是对自己工作内容的自动化,既能节省自己与同事的时间,也能在业务层面上提高公司的效率。所以我认为这种我好你好大家好的事不应该拖时间。不过,更重要的,也是工作以来一直有的想法,从工作里面抢时间。所以当时我认为时间宝贵不应浪费,没日没夜地自愿加班去实现自动化工作。

4. 你说八月下旬到年前那段时间,是与A关系最好的阶段,具体是怎样的关系?

他是我的前领导,我来公司第一天却不归他管了,我们组划归领导B。领导层的决定我也不清楚。但领导A给我传达的信息是,他和领导层对我很重视。而且A作为北京的领导层,没什么架子也不会用职务压人,给我的印象蛮好的。当时的我觉得跟他干一定有前途,所以这几个月里,我把自己对公司、对业务的所有思考都跟他讲,甚至包括我起初打算边工作边考研的想法。并且表忠心,坚决服从A的领导。所以当时我认为自己遇到了一个“真心为我好”的领导。我想要的,就是不断丰富的知识与经验,越来越光明的未来,总得来说就是希望工作能让我变成越来越好的自己。当时的我认为跟他干,我能够走在“正确”的路上。

5. 这样看似”美好“的关系,怎么就在那顿饭之后急转直下了?

那是一顿糟糕的晚餐,但也只是一个导火索。在那之前我心里已经积压了一些不满,只是还没有爆发。那会儿我在公司并不快乐自在。

一方面,我要做本职工作,写检测报告。身为新员工的我,本职工作很多地方会受到我们组老员工(一位很人美心善的姐姐)的限制,并不是说他们对我不好,而是他们对我太好了,会帮助我检查问题,会在组内帮助我解决问题,对我几乎无微不至的关心。对我太好了,而且我也很感激他们。只不过,随着工作的熟练,我慢慢地追求独立完成工作。那个时间点,刚好是我追求独立的点。就像父母不得不面对青春期小孩一样。我想要独立完成项目,自己做,自己错,自己成长。而他们一时还没有转变过来,对我仍是很照顾,同时也可以说是受限制。

另一方面,我在做的自动化工作并没有那么受同事支持。本组同事虽没直接说,但我也能感受到对我的不满。或许是因为我总是和她分享成果的原因吧,她也不好讲。与这项工作有联系的其他工程师兄弟会直接劝我早点收手吧,这家公司不值得我做这些,也有一些小的部门领导好像感受到了竞争压力。我能感受到他的矛盾心理,既和我合作(毕竟我也在为他们部门写点程序),又怕被我抢了风头(当时心理都是事儿,没有人,一心想着把事做漂亮)。

而且,当时软件程序前端后端都是我一个人+AI完成,我在公司没有帮手,也没有遇到谁让我觉得,他真得很优秀,非常值得我学习的人。确实有同事愿意和我说一些掏心窝子的话,这样的人已经让我很感激了。更多的人反而觉得我不够成熟,不谙世事。“你还小,不懂事”,是我当时听得很多的一句话。所以,自己想做的这件事上,也只能“孤军奋战”,艰难前行。

因此,当时我的工作除了领导支持外,没什么人真心支持我做这件事。而且也没有能够和我真正建立连接的好朋友(后来我们组来了一个和我同龄的小伙子)。但是,就算现在回头看,我也坚定地认为,这就是我当时应该做的事。不后悔。

当时我有和A反映过这个问题,他的答案是,这里的员工一直在这附近上学、工作,没什么太多的见识,也没什么目标或理想。你现在遇到的精神痛苦只是暂时的,或许后边会有和你一样的人过来。总得来说,就是叫我别灰心,继续努力。

年前的那顿饭,成为了导火索。年前他从北京过来了一趟,找我吃了一顿饭。而在这之前,我的直接领导B,在开会时也表达过一个观点,说我做的东西只是小工具,算不上自动化。我当时隐约察觉到了什么,我从来没有夸大过自己的努力,没有说过自己做的事实现了全过程自动化,他在会上莫名否定了我的工作,我觉得很奇怪。我当时想到了过年给我奖励的事情(领导A一开始就强调,我做这件事,年终帮我申请优秀员工奖)。在年前的当儿,B整这一出,我认为他这是在压低我的成绩,好顺理成章地在年终压低给我的奖励。

那顿饭让我很生气,有多个点:1. 认可我的自动化工作,但是告诉我不用继续做了,而B强调的是,我应该继续做下去,往完全自动化的方向努力。2. 认为我现在基础不够扎实,让我继续在这个岗位待着(在那之前,他给我的答案是,年后安排我项目经理的工作)3. 没有提优秀员工的事,但是告诉我年终会给我一笔奖励(年后发了五千多),但是不多(其实能给我已经很开心了) 4. 问了我一个问题,把其他员工的奖励都发给我,我愿不愿意???我当然不愿意。所以我当时明确表达不赞同,并且我还会把自己拿到的前分一笔给同事。 5. 声称年后会给我涨工资的机会,但是能不能涨不一定。我笑了,这是要干啥(当时我以为的年后就是年会后,事实上是他们打算九月份给我这个机会??所以年会后的一个月也没有动静,当时我认为他在骗我?总之就是当时很生气)

所以我当时觉得他的承诺像儿戏,无法理解他们前后的转变,导致年后发工资,尽管拿到了奖励,也很不满意。而且我认为自己工资很低,尽管他们对我很重视,但也无法抹平我到手三千六的心理失衡。所以就算给我涨,按规定也只能涨薪一千。当时我的心理存在巨大的失衡,感到前途渺茫,工作毫无意义。这样下去,我眼里的光只会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下暗淡下去,难做出什么能够被称为“成就”的事。

当然,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很幼稚。我知道,他在那个位置有他的难处。他不是我的直属领导,为我争取好处也有他的困境。他想把我调到他的部门,更有不少阻力。当时的我看不透这些博弈,只是感到自己是一个棋子,被人随意玩弄。于是我就想挣脱束缚,最后是两输的局面。

6. 五月份,A找你谈调岗与涨薪那会,你为何情绪激动

接问题5,我当时心理已经积蓄了很多不满,甚至不再相信A。因此,带着当时那些情绪与对他的不信任,加上三月份我已经开始探索自己的路,进行了那次谈话。一方面我不可能换岗(我需要享受到自动化探索后的成果,为自己争取来的时间),另一方面我又有一些情绪要宣泄,就导致了那场两输的谈话:拒绝调岗,拒绝调薪(还有一种不与资本同流合污的爽感当时)。

7. 在那之后,你为何也不再为公司写软件了?

年后到吵架之间,我一直在通过写程序的方式,向B要周末加班机会。周末加班双倍工资嘛,多赚点。在吵架后,我也不再写程序不再要加班。因为,我向A表达不满,但也不想向B站队。于是索性就做本职工作,不参与他们的博弈。总得来说就是双输局面。但我也在用空闲时间读书,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8. 现在的你怎么看这一年

我觉得这一年来通过自己的折腾,想明白了一些事。毕业后我坚定地认为自己一定要参加工作,尽管工作很难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认为这是成长的机会。我需要工作经验,需要看看工作是什么样子。通过这一年来的折腾,我学到了很多,我也得到了我想要的。好在也没有伤害到我的同事。我写的软件都会分享给自己同事,拿到奖金后,给参与项目的同事们,一人买了一个199的小米养生壶。买了十个,九个送给同事,一个犒劳自己,也算没白忙活吧。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也很满意,尽管工资不高,但是在这个小城市能够养活自己,而且工作也比较轻松,能够为自己争取到不少时间读书。现在回头看,感觉对领导A还有些愧疚了,等哪天打算离职了,请他吃顿饭吧。合同还有一年,不管公司给不给续签,都好好珍惜时间,做好自己的事,让自己成为越来越好的人!

我用问答的形式试图总结过去一年的经历。大脑可能对回忆有美化,身为员工也难以看到事情全貌,只能做一些管窥,证明这一年我真切地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