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以后,对工作、对市场、对赚钱有了一些思考,一直没有总结。今天下午,我看了很久蓝战非的视频,想了很多。从短视频,到互联网,又想到社会转型,想到市场,最后回到自媒体、回到互联网。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总结总结。

关于知识与赚钱的初步思考

学生时代的我,很长时间都迷信考试、迷信分数(我不会说迷信知识)。当走出校园,走向工作,我的想法才慢慢改变。这种想法的改变,主要来源于看到了很多有钱人年轻时未必有很高的学历、很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很多具备科学文化知识的人却不具备较好的经济能力。这种知识与财富的分离让我开始思考赚钱到底是什么。

只有当知识作为商品在市场流通的时候才等与金钱,知识也只在运用得当时被转化为力量。大多数时候,我们谈及的赚钱,完全是市场行为,是交换的结果。能够兑换成金钱的,是我们给市场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因此,知识只有被应用到生产中,应用到产品或服务的创造中,才能转化为金钱。那么,若想所学知识不被荒废,就得有生产思维,产品意识、服务意识。

有了上述理解之后,再看蓝战非这一路,又或者说很多主播这一路。他们人生逢其时,在二十多的年纪,在刚工作的年纪遇上了互联网短视频的崛起,一部分人乘着东风、同时凭借个人魅力与努力,创造出了极高的价值与收入。数十年的收入可以远超很多人一辈子所能够获得的,也远超很多高学历同龄人的收入。从此可以得到一些启发,通过互联网,我们有机会以极低的边际成本为庞大的网民提供价值,因而创造极高的价值总量,从而获得远超常人的收入。

后知后觉地重视互联网这一媒介

当然,自媒体也已经发展很多年,很难称之为蓝海。但是互联网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视频作为继文字、图片之后的表达方式,他们的先天优越性仍在。我们只是没法像互联网早期网红那样获取巨大的流量红利,但是我们仍然要重视我们已经离不开的互联网和视频。

因此,我慢慢意识到使用互联网进行表达、生产的重要性。文字、图片、视频都是传递信息的方式,各有特点。在如今的互联网上仍然有自己的席位。通过互联网,我们仍然可以用极低的边际成本让更多的人看到。而困难的是,在满足自己和向他人提供价值之间找到平衡。因此,互联网是工具,是被看见的工具,也是生产的平台,是我未来需要掌握的技能。

自媒体内容生产的术与道

这项技能有术与道之分。所谓术,就是如何表达,是视听表达的技巧。而道,是我们要表达的内容本身具有的价值。

语言、拍摄、剪辑都可以算作术的层面。那么很自然生发出一个问题,在短视频领域,什么是好的语言,什么是好的拍摄,什么是好的剪辑?或许这样的问题可以不仅仅局限于短视频。生活中也是,在于朋友相处时,什么样的语言是好的语言?在拍照记录时,什么样的拍摄是好的拍摄?类似的问题还可以问很多。回到短视频,我意识到那些短视频我之所以爱看,一方面是信息量不高且接收难度较低,所见即所得少有需要我深度思考的地方。或许这是一件好事儿,因为它很光荣地完成了被看见的使命。另一方面,短视频吸引我的地方是情绪。一句吐槽、一句感叹、一串很有画面感的描述...都会对我很有吸引力。所以我不禁自问自答,什么是好的“术”?在短视频领域,有助于传递情绪的术,就是好的术。

视频作为一种展示方式时,背后一定有一个能够支撑视频价值的事情,我把这种价值视作“道”。比如环球旅行,一方面我的确想看看世界上其他国家什么样子,另一方面我在蓝战非的视频看到不少情绪的存在。那么就有启发,真正支撑视频的价值的,还得是背后的人做的事情。

重要的是丰富自己

顺着这个思路,我可以试着构建更加丰富的生活。这个生活要持续投入的一件事,有输入更要有输出、要让别人看见、要身体健康。要提醒自己保持生产型思维,从生活中提取能够作为价值提供的灵感,为持续生产铺路,从而多多创作!

最后提一句,我之所以在这样的时间点提这位博主,也主要是因为他的账号被封。被封之前我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博主,被封之后我才想着去了解为什么被封,于是才去看他的视频,才有这篇文章。仅仅是在看的过程中有些启发,顺便在假期间总结一下,没有任何其他导向。